“冬粮+”破冰寒凉地 复种模式筑稳塞上仓——朔州探索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新路径
这份喜悦离不开种植户马现秋的十余年坚守。马现秋从2014年起在朔城区试种冬小麦。多年来,他反复试验,从30多种冬小麦种子里严格筛选,终于选出了适合晋北高寒冷凉地区种植的抗寒、抗旱、抗病“三抗”良种,“连续试种了7年,直到第8年才看到希望。”马现秋说道。今年,他
这份喜悦离不开种植户马现秋的十余年坚守。马现秋从2014年起在朔城区试种冬小麦。多年来,他反复试验,从30多种冬小麦种子里严格筛选,终于选出了适合晋北高寒冷凉地区种植的抗寒、抗旱、抗病“三抗”良种,“连续试种了7年,直到第8年才看到希望。”马现秋说道。今年,他
不久前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释放出强烈信号,耕地保护被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人民网措辞严厉地强调“决不允许任何变通和做手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亩产为375.6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单产“稳”的态势持续巩固。当前,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增效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广泛应用,攻坚粮食作物大面
在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中,在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间,我们的目光常常被那些光鲜亮丽的事物所吸引。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在广袤的土地上耕耘,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根基,他们就是农民。
报告称:“克里姆林宫继续从乌克兰临时占领区非法出口粮食,并将其纳入其自身的出口体系。据乌克兰经济部估计,自全面入侵以来,俄罗斯已侵占了乌克兰约1500万吨粮食,而且这一数字目前还在增加。”
我国农村的自酿酒历史悠久,古代因为粮食产量低,所以个人酿酒并没有普及,都是成规模的烧酒坊,到了明清两代自酿酒就成规模开始普及,农村很多人家都会用剩余的粮食来酿酒,最常见的就是酿造黄酒,工艺简单,复杂一点的就是蒸馏取酒,这是白酒的酿造技术。
减少粮食损耗,是端牢“中国饭碗”、筑牢全球粮安体系的关键一环。日前,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泉城济南圆满落幕,全球目光聚焦于此。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农业专家、学者在这里碰撞思想,共谋粮食减损的全球治理与科技合作新路径。
近日,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编、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编的《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和《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2025》(以下简称《年鉴》)正式出版,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全面展现2024年度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发展成果、反映国家粮
8月11日,2025年黑龙江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黑龙江选拔赛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竞赛由黑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黑龙江省总工会主办,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黑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协办
民以食为天。餐桌是日常生活的核心场景之一,一日三餐承载着浓郁的人间烟火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推动文明餐桌成为你我的自觉行动和社会共识,是文明风尚塑造行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贵州精准监督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环环相扣 改治发力“针对巡察反馈的代储企业代储量不足问题,应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代储企业库存足量的储备粮。”近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区粮储公司到有关企业走访查看成品粮代储情况,对巡察整改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以来,钟山区纪委监
在盛夏的炽热中,成县大地仿若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画卷,绿意蔓延,生机涌动,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近年来,成县在稳粮保供的征程中,凭借一系列精准且有力的举措,硕果累累,为地区粮食安全铸就了坚实的堡垒。
8月10日,国际植物保护合作组织(IPPCO)在贵阳成立。贵州大学与东盟大学联盟现场签署了共建国际植物保护合作组织谅解备忘录,任命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教授王乔为国际植物保护合作组织秘书长,并为来自中国、美国、罗马尼亚、墨西哥等国家的20多名秘书处成员
国家图书馆“四季童读”2025年夏季卷“佳作丛谈”如期而至!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入选作品,国图少儿馆特别开设此栏目。在这里,我们将通过馆员的书评、出版编辑的导读以及作者的创作心得、专家荐书等多种形式,带领小读者们一同探索每一部佳作背后的故事。
8月8日,“沪上粮安 共筑未来”——2025年上海市粮食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在长宁区仙霞街道仙逸小区举行。作为“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之一,本场活动采用集市设摊与科普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粮食安全法律法规,传递爱粮节粮理念。
可能是土地贫瘠,缺乏有机物,庄稼长势缓慢,产量少。可能是附近没有水源,灌溉困难。即便看着水草丰茂,也不一定适合耕种。
8月6日,女子点100份三文鱼吃了吐吐了吃。自助餐厅回应:完全不能理解,不能浪费粮食,也不应该糟蹋自己的身体。(来源:大皖新闻 剪辑:向希 实习生 郭可园)
“农民太不容易了”——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千万人对农耕群体最真切的共鸣。当我们端起饭碗、穿上新衣,当城市的餐桌上摆满四季蔬果,很少有人会时时想起,这些生活的馈赠背后,是农民日复一日的辛劳与坚守。真的不能忘,他们脚下的泥土、额头的汗水,才是我们安稳生活的根基。
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四个“善作善成”,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发挥技术服务职能,全力抓好粮食、蔬菜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骄阳如火,麦仓盈实,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的3万亩麦田早已颗粒归仓。回望田垄间,那片曾翻滚着金黄麦浪的土地上,智能装备忙碌的身影虽已暂歇,但 “绿野模式” 留下的印记,正持续改写着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传统耕作图景。